2023年动物科技学院招生简章


学院简介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建校之初就设立的桑蚕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培养了以曾溢滔院士为代表的杰出人才。学院随后设立有牧医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行业人才。经过几十年的行业发展,目前动物科技学院设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水生动物医学4个本科专业。拥有畜牧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兽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及渔业发展、畜牧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方向涉及畜牧、兽医和水产。畜牧学为“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强特色学科。学校在校本科生974人、研究生226人,形成了包括本科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内的多层次高等教育体系。学院先后被评为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基层团建创新奖、学生工作考核优秀单位、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优秀小分队、广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承志党支部、先进学生党支部、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师资队伍

动物科技学院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拥有教授7人,副教授33人,硕导43名。拥有“丁颖科技奖”获得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仲恺领军学者”、广东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第十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及十佳讲师”获得者、“珠江科技新星”、“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学校“优秀博士引进计划”等一批优秀师资。

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重视学科和平台建设。畜牧学科为“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强特色学科、校级重点学科;水禽健康养殖科技创新团队为广东省高校科技创团队;拥有广州市水产病害与水禽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水禽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水环境与水产品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高等学校水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清远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广东佛山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等多个平台。

2022年,学院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广东开平马岗鹅科技小院、广东饶平狮头鹅科技小院、广东兴宁肉鸽科技小院,拓宽了学校研究生培养的校外基地。“健康养殖创新研究院”与水禽重点实验室及水产病害实验室等共同形成了较完备的校内研究生培养平台,使学科点具备了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电生理学等功能与基本条件。2022年,学院进一步在白云校区推进院级“公共科研平台”和实验动物平台的建设。

学院加强校所、校企深度合作,以“3+1”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纽带,大力开展基地建设。与企业或科研院所互设“创新创业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研发中心”,建设多个“3+1”卓越农林人才协同育人单位和创建校外实习基地。

人才培养

1.“3+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育人品牌

经多年的努力和沉淀,学院形成了以水禽、水产为特色和优势,教学、科研、推广一体化的办学特色,拥有较为优越的教学条件、科研平台、教学团队和研究团队。学院秉承首任校长何香凝“扶助农工,注重实践”的办学宗旨,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主动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新需求,与多家著名研究所、农牧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校企(所)协同育人模式。自2017年率先在学校全面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动科院深度实践育人品牌。首先在校内进行3年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创新创业思维的引导和实践培育,然后在大四的最后一年进入企业或科研院所,对学生因材施教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2.加强校企合作,设立企业奖助学金

学院高度重视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了学生教育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学院专设的“动物科技学院行业奖学金”是由上市公司、国家级龙头企业如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正邦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瑞派宠物医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渔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福懋畜牧兽医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多个知名单位捐赠而来,旨在鼓励更多的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3.专业介绍

动物科学--校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畜禽动物的繁育、养殖、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繁育学、兽医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动物营养学、营养与饲料学、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饲料分析与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猪生产学、家禽生产学、反刍动物生产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 、课程综合大实验 、毕业论文、毕业实习 、技能训练。

就业去向:毕业生为可从事畜禽动物的养殖、动物饲料和动保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动物卫生检验检疫、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以到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企业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动物医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医学、临床兽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从事动物疾病的诊疗、预防、检疫的合格兽医人员,以及能从事相关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兽医科学应用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兽医产科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企业课程、课程综合大实验、毕业论文、企业实习、技能训练。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从事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监测,动物保健品(包括生物制品、兽用化学药品、饲料添加剂等)和饲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动物性食物的卫生检验检疫,相关行业的行政管理、技术应用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学制:5年

授予学位:农业学士学位


水产养殖学--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经济动、植物生产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以综合开发利用内陆水域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为主,以提高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水平为主要目标,具有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动物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水环境化学、组织胚胎学、鱼类生理学、微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鱼类增养殖学、甲壳类生物学与增养殖学、贝类学与贝类增养殖学、水产品加工及检验检疫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 、课程综合大实验 、毕业论文、毕业实习 、技能训练。

就业去向:毕业生为可从事现代水产动物养殖、水产动物饲料和动保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水产动物加工与卫生检验检疫、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以到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企业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水生动物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水生动物生产、教育、科研、管理和动物检验检疫,具有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鱼类学、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学、水生动物病理学、水生动物免疫学、营养代谢病、水产药物与药理学、水环境化学、水生动物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 、课程综合大实验 、毕业论文、毕业实习、技能训练。

就业去向:毕业生为可从事水产动物养殖、动物饲料和动保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动物卫生检验检疫、病害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以到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企业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招生计划




往年录取情况


   


科研成果

近年来,承担了包括“863”项目、“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广东省公益研究能力建设重点项目、广东省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项目等项目200多项,获国家、省市及其他类科技成果奖共15项;获得国家授权的国家专利28项;制定省级地方标准3项;全院教职工发表科研论文520余篇,其中SCI、EI等三大索引收录270余篇,出版专著16部。学院2022年度被评为学校先进科研单位,苏友禄研究员被评为优秀科研工作者。

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秉承首任校长何香凝先生“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办学理念,除夯实基础理论外,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通过举办专项供求见面会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获取用人单位信息,并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和指导,毕业生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学生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好评。2017年就业率为100%、2018年为96.59%,2019年为96.51%,2020年为93.55%,2021年为97.87%,2022年为91.3%。

人才培养过程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专业优势,注重早期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考研,2023届毕业生中,31.32%成功考上研究生,深造院校包括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

近年来学院专任教师积极指导大学生参加校外学科实践技能竞赛,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专业技能大赛斩获奖项32项。2015-2023年在专任教师指导下,学生承担创新创业项目53项,学生获专利成果3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66篇。

社会服务

学院秉承学校“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文化校训,积极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农业发展,学院组建了多支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和科技特派员团队,导师指导带领研究生深入农村基层和产业一线,奔赴佛山、江门、珠海、汕头、阳江等地,针对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病原检测等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及技术培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学院有一批研究生导师作为广东省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带领研究生多次深入产业一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主动对接重点帮扶镇和驻镇工作队,深入乡镇调研、摸清实际需求,围绕水产、畜禽等全产业链,开展技术服务,并在在传承创新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和好评,受到地方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多次报道。


 



Copyright 2022 仲恺工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cd

邮箱:dky150520@163.com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广新路388号

  • 网站二维码